陪孩子快乐长大
“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孩子长大后告诉我,他想当艺术家,我会怎么回应?我想,我可能会说,‘噢,不!’虽然我自己深知艺术行业的魅力,也了解其中的挑战,并且我自己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许多快乐,但当我的孩子选择这条路时,我会有一些担心,甚至会感到害怕。后来我仔细思考,才发现,其实我是他接触艺术的最佳引导者。我应该为他创造一个更开放的视野,去理解和接纳未来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如何,我们无法预见,但我相信,作为父母,我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教育他,给他解释艺术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教他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去经营,如何将艺术与实际的生活紧密结合。两者的平衡,都是我对孩子的期待。”当然,此阶段她并不着急于这一切。
“我有时也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会开设课程,传授我积累的经验,虽然目前还没有实际去行动,但这是我心里的一个目标。”她是一个有很多梦想的人,心里有无数的愿望,希望能够完成许多不同的事情。有了孩子之后,让她更清楚自己首先注重的是什么,虽然给自己的时间是比较少,但她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做出优先级的选择。“如果只有一个小时,而有五件事情需要处理时,我就会衡量,决定哪一件事对我来说最为重要,哪一件事能带来最大的意义。”
艺术熏陶
这些年,康怡一直没有停止过艺术创作。她与团队积极与品牌合作,将艺术带入商业领域,但始终没有失去自己创作的初心。她忙碌于很多事情,其中一项令人激动的计划是,明年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上,马来西亚展馆邀请她和她的团队创作一件装置艺术。他们与日本著名建筑师的合作,这难得的机会让她感到非常荣幸。据她所说,那件准备装置的艺术品将高达十米,主要使用竹子,是以“多样性”和“乡村与城市”为主题创作。“挑战的是要如何把这件作品跨越国界带过去日本。”
在这个所谓的“国际村”里,康怡有意识地从创作的起点开始,主动与全球的发展接轨。她将自己的作品摆在了网络平台上,不仅仅让马来西亚看到,而是让全世界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对话。虽然她的根基依然在马来西亚,但或许是因为她丰富的生活经历,让她早早意识到,艺术本应是国际化的。
她提到,自己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对张艺谋电影的理解、去感知祖辈的历史与他们的经历。这些文化的积淀,在她的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她还谈到自己曾在美国生活过,那里给她的影响同样深远。“特别是在美国加州,他们会认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可以办到,开放任何可能。”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可能性,正是这种多元的背景,塑造了她独特的创作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