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tyle 精致生活
金马奖62|马来西亚电影《地母》与《人生海海》入围多个奖项
Jane Law / 3 October . 2025
大马导演张吉安与廖克发再度携新作亮相金马奖,呈现本土叙事与文化风貌。
Jane Law / 3 October . 2025
大马导演张吉安与廖克发再度携新作亮相金马奖,呈现本土叙事与文化风貌。
第62届金马奖入围名单公布,马来西亚电影再度写下高光一页。两位大马导演张吉安和廖克发双双入围最佳导演奖,并且各自携带作品角逐最佳剧情片以及其他技术性奖项,让马来西亚的名字出现在金马奖最重要的奖项之中。《地母》共入围八项大奖,是本届提名第二多的作品;《人生海海》则收获五项提名。两部电影风格迥异,却同样扎根于马来西亚的历史与文化,象征着大马电影在叙事与美学上的多元化。
张吉安的新作《地母》取材自他多年田野调查与乡野传说,背景设定在90年代末的马来西亚北部村落。故事主角凤音在丈夫离世后,独自抚养孩子,白天耕种、夜晚以解降师的身份替人驱邪疗伤。随着土地权的争夺与村庄异象的浮现,她逐渐被村民视为“大地之母”,必须在政局动荡与社会矛盾中,寻找到守护家庭与社群的方式。
叙事风格延续张吉安的诗意影像。稻田、木屋与边境构成独特的空间,现实与神秘交织,营造出充满隐喻的氛围。张吉安强调自己在创作时摒弃“猎奇化”的民俗再现,而是将这些信仰置于人类学与心理学的脉络中,凸显其对社区心灵的抚慰功能,也让电影超越恐怖叙事,转向更深层的文化探讨。
在表演方面,范冰冰首次参演马来西亚作品,即凭凤音一角入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她与白润音、许恩怡的搭档,刻画家族叙事的温度,也呈现社会矛盾的张力。音乐和声音层次同样是亮点:张吉安亲自参与配乐,与作曲家余家和合作,金曲歌手戴佩妮则首次为电影献声,演唱主题曲,为电影增添看点与层次。
《地母》一举入围金马奖八项大奖,涵盖最佳剧情片、导演、女主角、摄影、造型设计、原创音乐、原创歌曲与音效,显示其在艺术与技术层面都受到高度肯定。对张吉安而言,这部作品不仅延续他对土地与民俗的探问,也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社会冲突与女性力量的电影实验。
《人生海海》:不悲情的荒谬故事
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导演廖克发的新作《人生海海》入围五项金马大奖,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陈雪甄)、最佳原著剧本以及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福多玛)。影片由陈雪甄、魏隽展及马来西亚演员吕杨主演,拍摄横跨马来西亚与台湾,语言涵盖华语、粤语与马来语,以多元视角描绘一个家庭在信仰与传统冲突下的离散故事。
故事以家族根源为灵感,导演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什么时候选择离开?我们什么时候确定自己留下了?能不能有一部电影,不必苦情,也不必悲情,却让我们好好看见自己?我们没有哭,我们笑;笑得越大声,越能感受到世界的荒谬。” 电影围绕主角阿尧回乡奔丧展开,本以为父亲的葬礼会平静进行,却因父亲被指秘密皈依伊斯兰教而引发争议,家人坚持按照华人传统安葬遗体,从而踏上一段复杂的寻亲旅程。通过这段经历,影片映照出马来西亚社会在宗教、族群与家庭之间的微妙张力。
廖克发在社交媒体上形容这部电影戏里戏外都是“小虾米对抗大鲸鱼”,道出电影人的不易,同时感谢所有角色与幕后团队的付出。监制王礼霖透露,筹备期间曾面临资金短缺和投资方退出等挑战,另一位监制张炜珍也亲自前往马来西亚,寻找资金支持,保障电影顺利拍摄。
创作中的家乡记忆
张吉安与廖克发并非金马奖的“新面孔”。前者在 2020 年凭《南巫》拿下最佳新导演与最佳原著剧本奖,后者则于 2023 年以纪录片《由岛至岛》荣获最佳纪录片。今年,他们分别带着《地母》和《人生海海》重返金马舞台,从纪录片到剧情片,展现出马来西亚电影人在创作领域不断拓展的能量。
虽然两人的叙事手法各自不同——张吉安透过土地、民俗与神话营造诗意氛围,廖克发则从个人经验出发,结合社会议题——但他们都在回应同一个命题:如何在影像中直面这片故土,思索身份与历史。正是这样的坚持,让马来西亚电影在金马奖舞台上呈现多样的面貌,也让更多观众听见来自东南亚的声音。
马来西亚故事的国际视野
近年来,马来西亚电影频频在金马奖与国际影展获奖,从《分贝人生》《五月雪》到《富都青年》,再到今年的《地母》和《人生海海》,是华语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些作品共同之处在于——深植于马来西亚的土地、语言与历史,但又不局限于地域,而是通过电影语言与美学探索,建立起跨文化的对话。对马来西亚电影人而言,金马奖不仅是奖项的肯定,更是一个与世界交流的窗口。随着更多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发声,马来西亚故事正以独特的文化质地,进入全球观众的视野。
Read More:2024金马奖颁奖典礼亮点回顾
文字 Jane Law
关注 @icon.malaysia ; ICON Magazine Malaysia
登入 Magzter 订阅ICON Malaysia电子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