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餐饮版图:十组厨师的风味世界

Jane Law / 25 August . 2025

一起探索本地厨师如何用创意与技艺丰富我们的味觉世界。

国庆月,我们从城市的餐桌出发,走进本地厨师的世界,探访那些用心打造餐点的美食匠人。无论是精致法式料理、现代亚洲风味,还是轻松小馆的创意小食,每位厨师都以独特的理念与手法,为马来西亚餐饮带来多样风貌。从高端 fine dining 到轻松聚会场景,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精湛技艺,也丰富了本地餐饮的层次与选择,让我们透过餐桌,一窥马来西亚餐饮的丰富面貌。

 

1. Chef Wan

Malaysian Chef Restaurant

Photo Courtesy of De.Wan 1958 by Chef Wan

 

Chef Wan,本名 Redzuawan Ismail,是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国民级厨师。他以数十年的电视节目、食谱书籍和国际美食推广而闻名,将马来西亚料理带上世界舞台。作为烹饪大使,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名人,更是推动本地饮食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人物。

他的餐饮事业集中于 Chef Wan Group,涵盖多种不同的餐饮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De.Wan 1958 by Chef Wan,以马来料理为核心,结合盛大的宴会氛围和时尚设计,常作为婚礼、公司活动和庆典的首选场地,展现了马来料理的多样性与华丽感。与此同时,Cafe Chef Wan 提供更轻松的全天候用餐体验,从传统马来早餐到甜点饮品,适合日常聚餐。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客群,他也开设了 Petit Cafe Chef Wan,以轻食和简餐为主,强调便捷与亲民价格。

通过这些不同定位的餐厅,Chef Wan 成功地将马来西亚料理覆盖从日常餐桌到高端场景的多层次需求,使他的名字不仅象征着个人品牌,也成为马来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2. Darren Teoh

Photo Courtesy of Darren Teoh

 

Darren Teoh 被誉为马来西亚现代料理的先锋,他擅长挖掘本地食材的潜力,将原住民食材、香料与现代烹饪手法结合,打造全新的风味叙事。他主理的 Dewakan 在 2019 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家入选「亚洲 50 最佳餐厅」的餐厅,并于 2022 年摘下米其林一星,奠定了其在区域餐饮舞台的地位。餐厅菜单常以原始风土为灵感,例如用野生蔬果、森林香料与鲜少被使用的蛋白质,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紧密对话的餐饮体验,不仅是一顿饭,更像是一场文化探索。

在 Dewakan 之外,Darren Teoh 于 2024 年开设了新餐厅 Bidou。餐厅融合现代法式优雅与轻松氛围,以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灯光营造舒适环境。菜单以法式精致料理为核心,汲取 Paul Bocuse、Michel Guérard 和 Roger Vergé 等大师的灵感,每道菜品都精心设计,呈现丰富层次的风味,例如慢煮牛舌搭配橄榄和樱桃番茄。与 Dewakan 高端精致的风格不同,Bidou 更强调共享与亲密感,并提供相对亲民的价格,让食客在轻松环境中享受法式料理的精髓。

 


3. Su Kim Hock

 

Su Kim Hock 在槟城的 Hin Bus Depot 建立了餐饮基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Restaurant Au Jardin,以当代欧洲料理结合马来西亚本地食材,呈现精致而富有层次的餐点。餐厅以细腻服务和讲究的菜品营造出温暖氛围,自 2022 年起持续获得米其林一星,成为槟城 fine dining 的象征。与之相邻的 Shokudō Niban 则主打日式“japas”小盘料理与酒食氛围,轻松随性,适合朋友聚会与日常小酌。

在 Hin Bus Depot 之外,他也积极拓展不同概念。位于乔治市的 The Teochew Club 以现代手法重释潮州宵夜文化,把卤味、粥品与小碟菜带入当代餐饮语境;而 Tanjong Tokong 的 Un Poco Loco 则呈现西班牙式的共享小吃与热烈氛围,打造更休闲的聚会场景。同时,他也担任吉隆坡 Pícaro KL 的 Culinary Director,把西班牙风味和派对氛围带入首都。整体布局从高端餐桌到休闲小馆,展现他对饮食与文化的多向探索。

 


4. Raymond Tham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Raymond Tham (@raymondtham)

 

Raymond Tham 是马来西亚餐饮界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将本地风味与当代料理结合。他创立的 Skillet 与 Beta KL 是集团的核心餐厅,其中 Skillet 以现代欧洲料理见长,而 Beta KL 则以“一星米其林”之姿诠释马来西亚各地的风土风味,成为首都最具代表性的餐厅之一。他也因经常与国际品牌合作,例如为 Dior 设计期间限定的 Dior Café,而被视为能跨足餐饮与时尚的厨师代表。

通过 Karl’s Group,他进一步拓展出多元餐饮生态。在茨厂街,他开设 Upper House KL,将餐饮与酒吧场景结合,成为城市夜晚的聚会空间;而在 Damansara Heights 的 Menara Milenium,则打造出另一组概念:Supernormal Society 主打精品咖啡与早间轻食,从清晨营业至下午;同一空间内的 Rhea Dining 则接力推出从早午餐到晚餐的多元菜式,营造更完整的餐饮体验。与此同时,Social Room 以鸡尾酒吧的形式补足夜间场景,使这栋写字楼成为一个从早到晚都能满足不同需求的餐饮据点。

 


5. Darren Chi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Darren Chin (@darren_chin168)

 

Darren Chin 自小在父亲创办的 Dave’s Deli 中接触餐饮,后来赴巴黎 Le Cordon Bleu 深造并取得 Grand Diplôme,并在法国多家米其林餐厅磨炼技艺。他的料理哲学强调“少即是多”,以法式技法结合精炼风味,奠定了马来西亚 fine dining 的代表地位。2025 年,他获颁法国农业功勋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Ordre du Mérite Agricole),以表彰他对法国美食在马来西亚的推广和贡献,他也成为获得此殊荣的少数马来西亚厨师之一。

他在 2014 年创立 DC Restaurant,以现代法式料理和高端用餐体验闻名,连续多年获得米其林一星。随后拓展餐饮版图,推出 Bref by Darren Chin,以“French Technique, Malaysian Soul”为理念,精简却充满巧思;Gai by Darren Chin 则探索泰北兰纳风味;Monsieur Darren 专注法式甜点,呈现他在糕点上的造诣。这些餐厅共同构成了 Horizn Hospitality Group 的核心,也展现了他对不同料理风格的持续探索。

 


6. Soh Yong Zhi 与 Lee Zhe Xi

Photo Courtesy of The Feast Dining Group (左 Soh Yong Zhi;右 Lee Zhe Xi)

 

Lee Zhe Xi 与 Soh Yong Zhi 对美食充满热情。Lee Zhe Xi 自小在祖母厨房中学习烹饪,培养了对食材与烹饪细节的敏感,而 Soh Yong Zhi 则从太平小镇的家乡风味中汲取灵感。两人在 Berjaya University 接受专业厨艺训练,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艺,将个人记忆、热情与专业训练融入各自的烹饪风格。

两位主厨共同创办了 Eat and Cook 与 Barkar KL,探索马来西亚食材与现代烹饪手法的可能性。Eat and Cook 采用 Omakase 式用餐方式,围绕季节食材设计菜单,让食客在开放式厨房旁近距离感受烹饪魅力;Barkar KL 则专注木火烹饪与互动式体验,提供熟成肉类与海鲜,结合酒吧氛围与现场烹饪表演,营造轻松随性的就餐体验。他们的餐厅不仅呈现精致菜品,也注重团队协作与用餐体验设计,使顾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感受到温暖与互动。

 


7. Johnson Wong

 

Johnson Wong 是槟城知名厨师,他的餐饮事业涵盖 Gen 根、Communal Table by Gen 和 Wine Not。出生于柔佛州的他,原本计划成为建筑师,但后来转向烹饪,在悉尼 Le Cordon Bleu 学习后,又在澳大利亚、迪拜、中国、丹麦和法国的米其林餐厅积累经验。回国后,他曾担任槟城 Macalister Mansion 的行政总厨,积累了丰富的餐饮管理与烹饪经验。

Wong 于 2018 年创立 Gen 根,是一家现代中马料理餐厅,以“我们的马来西亚故事”为主题,通过现代烹饪技法诠释槟城本地食材,如 Balik Pulau 放养鸡、Cameron Highlands 草莓等,向家乡食材与文化致敬。Communal Table by Gen 则是更轻松的共享餐桌体验,鼓励顾客以互动方式享受本地食材与多元菜式;Wine Not 则是酒吧兼餐饮空间,提供精选葡萄酒与下酒菜,为槟城的夜生活增添新选择。

 


8. Chong Yu Cheng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Chong Yu Cheng (@hungry_goat)

 

Chong Yu Cheng 是吉隆坡 Esca 与 Terra Dining 的主厨兼创办人。他非科班出身,在大学主修会计与金融,毕业后曾担任议员助理。原本与烹饪无缘,却因对葡萄酒的热爱踏入餐饮行业。2018 年,他在怡保开设了屋顶精品酒吧 Above Gastrobar,从与顾客互动中激发了对烹饪的兴趣。此后,他在瑞典米其林三星餐厅 Frantzén 实习,吸取国际经验,为自己开设餐厅积累了信心与技术。

Terra Dining 主打精致马来西亚风味,结合多元文化食材与现代技法呈现高端餐饮体验,例如 rendang 风味牛腩搭配泰式罗勒菠菜。Esca 则是一家轻松休闲的餐厅,提供自由形式的菜肴,融合西班牙、马来西亚、印尼及泛欧洲风味,特色包括酸橙香料羊肉包、泰式酸橙与椰水腌制的 barramundi crudo,以及创意 prawn toast。两家餐厅呈现了 YC 对烹饪的多元探索——一边体现高端精致,一边兼顾轻松互动,让食客在美味中感受趣味与参与感。

 


9. Jun Wong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Else (@elseretreats)

 

Jun Wong 是吉隆坡 Else Retreats 的餐饮总监,也是 Yellow Fin Horse 的主厨。她在泰莱大学取得酒店管理学士学位后,曾在澳门米其林三星餐厅 Robuchon au Dôme、东京 Narisawa 以及悉尼 Sixpenny 等顶级餐厅磨炼技艺,积累丰富国际经验。这段经历让她形成注重食材本味、细腻与平衡的烹饪风格,也塑造了她在厨房管理和团队协作上的独到思路。

在 Yellow Fin Horse,Jun Wong 推行“尊重、克制与理解”的烹饪理念,将本地食材与国际技法结合,呈现创新而易于亲近的现代料理。餐厅菜单以季节性海鲜与本地特色食材为核心,打造多道式料理,让顾客既享受精致用餐体验,也感受马来西亚食材的多样与自然风味。同时,她关注可持续实践,致力减少餐饮浪费并提升本地供应链的参与度,使餐厅成为推广创新与可持续餐饮文化的平台。

 


10. Marcus Low 与 Asya Tan

 

Marcus Low 与 Asya Tan 是如今 Table & Apron 的灵魂人物。Marcus 早年白天从事工程师工作,夜间在小餐厅担任厨房助理,从基层历练起步,后来投身专业烹饪,创立 Table & Apron。秉持“简单、真诚、共享”的理念,他不仅专注于菜品本身,也注重餐厅氛围与团队协作,为食客营造温暖、亲切的社区餐饮体验,让餐厅成为社区交流的重要场所。

Asya Tan 于 2014 年以实习生身份加入 Table & Apron,凭借对食材的敏感和对餐饮体验的独到理解,逐步成长为管理合伙人,并与 Marcus 携手创立 Universal Bakehouse 与 Basic Wine Store。在团队管理、餐厅运营和用餐体验设计上,Asya 发挥着关键作用,使两人的合作不仅提供高品质餐饮,也丰富了吉隆坡的餐饮版图,同时体现了对本地食材、社区互动与团队培养的共同理念。

 

 

Read More: 闪耀国庆:6 大马来西亚珠宝品牌最新代表作

 

文字 Jane Law

关注 @icon.malaysia ; ICON Magazine Malaysia
登入 Magzter 订阅ICON Malaysia电子版杂志

Jane Law

她一度以为,在无知中写作是件可悲的事。后来读到马尼尼为的话:“持续写。持续看。看不完的。写不完的。能生活在这样的状态里,就是一种幸福。” 于是,她继续聆听世界的故事,带着目光流浪到更远的地方。

订阅《风华》电子周报

追读精彩的名人专访,掌握最新时尚趋势,观赏名表与珠宝收藏,走在潮流前端!
Subscribe to ICON newsletter to be updated with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high profile personalities,latest luxury fashion trends, watch and jewellery collections and mor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