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18 载峥嵘 致敬马来西亚之光:Wendy Teo

Jane Law / 31 May . 2025

张文婷在婆罗洲的实践,不仅重塑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间的对话,更展现了一场深刻的跨文化探索。

《ICON 风华》杂志迎来在马来西亚创刊 18 周年的里程碑,这 18 载光阴,我们有幸与马来西亚一同成长,见证这片土地上无数精彩瞬间与卓越人物的崛起。在今年的 18 周年特刊中,我们特别策划了 “18 位杰出人物” 专题,旨在致敬那些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的马来西亚之光。

这 18 位人物,他们的故事横跨电影、艺术、运动、时尚、餐饮、文化等多元领域,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斩获奖项,将马来西亚的才华与精神带向世界。他们是各自领域的先锋,更是激励人心的榜样。这一次,我们希望呈现他们的奋斗历程、独特的创意思维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就的辉煌,更是马来西亚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的缩影。

 

张文婷 Wendy Teo
婆罗洲美学实验室 Borneo Laboratory 创办人

Wendy Teo

外套/ Coach

 

张文婷以其卓越的远见和对艺术的坚定承诺,成为推动婆罗洲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张文婷致力于通过艺术来促进社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她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和策展上,更在于她成功地将艺术融入社区,提升了当地文化意识。张文婷也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将婆罗洲的独特艺术和文化带向世界舞台,同时也引进了国际视野,丰富了本地艺术生态。她相信艺术能够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连接人与自然,激发社群活力,并最终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文化回溯与共建
张文婷(Wendy Teo)是英国注册建筑师、策展人与教育者,活跃于国际展览与教学场域。回到马来西亚后,她以 Wendy Teo Atelier 和 Borneo Laboratory 为平台,致力于连接婆罗洲本土文化、建筑与工艺。

在英国求学期间,张文婷开始接触到诸多全球性议题,并观察到身边的人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尝试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复杂问题。她发现,“人们意识到,用单一角度讨论事情,只会让问题变得更极端。例如,当人们试图纯粹从经济角度解决环境问题时,矛盾反而会更加激化。”

在这样的反思中,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故乡 —— 婆罗洲,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却鲜少得到深入的探讨与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探讨的,不是如何走向世界,而是如何回家。” 她说,回到婆罗洲意味着回归文化的根源,也标志着她跨学科实践的开端。

 

 

寻找遗失的词汇
对张文婷而言,婆罗洲文化并非被定格的传统,而是一种在关系中延续、在共建中成长的当代表达。在她的文章《The Missing Glossary》中,她写道:“我们曾经懂得如何与自然共生,每一次索取都伴随着回馈;每一个行动,也承载着祖先的智慧。但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与知识体系却逐渐失落了。”

“我们常说互惠,但很矛盾的是,在这个关系里最常被忽略的,就是自然。”她认为,人类往往以线性思维看待自然,将其视为可以无限索取的背景资源,而非与我们平等共存的生命体。殖民历史与工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抽取式”的经济逻辑,也让我们逐渐遗忘了原本那套用于理解自然神圣性、人与万物关系的语言与智慧。

为此,她提出了 “Pluriversal” 的概念,反对人类中心的单一视角。在她看来,世界应由多种世界观和物种共同组成,自然不再是被动的资源,而是有主体性的参与者,与人类一同塑造这个多元世界。

面对这些复杂而动态的关系,张文婷并不急于提供确定的答案。她更倾向于用 “Berjalai” 来形容这段旅程 —— 这是一个伊班族传统中 “出走学习” 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尝试、对话与修正的方式。在她看来,这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方法。文化从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关系中慢慢展开的。

 

对话的平台
张文婷在谈到文化推广时,并不急于讨论 “被看见” 的问题。她更注重为这些文化创造一个安全的讨论空间,帮助复杂的情绪与历史得以开放,从而探索 “共存” 和 “疗愈” 的可能性。她强调,这并不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对话场域,而是一种集体实践 —— 不预设具体成果,而是让空间本身成为多种可能性的载体,许多事情自然会在其中展开。

至于婆罗洲文化要如何走向国际化,张文婷淡然回应:“如果你相信互惠,它自然会发生。” 她微笑着补充:“当然,这背后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来规划,才能让它看起来像是没有计划。”

 

文化从来都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关系中慢慢展开的。

 

 

Read More: 人物专访|18 载峥嵘 致敬马来西亚之光:谢儮好

 

摄影 Lily Allissa
创意指导 Amos Yip
造型与文字 Jane Law
妆发 Joey Yap

关注 @icon.malaysia  ; ICON Magazine Malaysia
登入 Magzter 订阅ICON Malaysia电子版杂志

Jane Law

她一度以为,在无知中写作是件可悲的事。后来读到马尼尼为的话:“持续写。持续看。看不完的。写不完的。能生活在这样的状态里,就是一种幸福。” 于是,她继续聆听世界的故事,带着目光流浪到更远的地方。

订阅《风华》电子周报

追读精彩的名人专访,掌握最新时尚趋势,观赏名表与珠宝收藏,走在潮流前端!
Subscribe to ICON newsletter to be updated with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high profile personalities,latest luxury fashion trends, watch and jewellery collections and mor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