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份艺文活动|吉隆坡、马六甲、槟城

Jane Law / 27 May . 2025

六月份艺文新潮涌动,传统与现代在此激情碰撞。

从视觉艺术到表演剧场、从建筑思潮到音乐现场,各类精彩活动轮番登场,展现这个多元社会丰沛的创意能量与文化想象。6 月份,不乏值得深入品味的展览 —— 无论是艺术家数十年耕耘的回顾个展,还是融合哲学与材料探索的当代表达;剧场方面更有结合传统戏曲与现代叙事的跨界之作,以及打破日常边界、鼓励共创的表演型晚宴。而音乐与建筑,也以巡演与论坛的形式,让人们重新思考生活节奏与空间美学。无论你偏爱哪一种艺术形态,这个月份正是一场文化感官的盛宴。

 

 

1. Ethereal Echoes: Sketches and Recent Works by Lai Loong Sung|黎農生个展《天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Harmoni (@harmonisokaart)

 

由 Harmoni Soka 主办的黎農生个展《天籟》呈现年逾八旬的马来西亚艺术家黎農生跨越半世纪的创作旅程。本次展览展出 76 件手稿、47 幅水墨与油画作品,以及 27 件早期创作,回顾他从版画、水墨到油彩的艺术脉络,更映照他与宇宙、人性、死亡以及技术变迁之间的深度对话。展览名称 “天籁” 意指一种超越视觉的感知 —— 透过线条与笔触传递心念,回应生命时空中的寂静与震响。

日期: 至 6 月 8 日
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 11 点至下午 5 点(周一休馆)
地点: Wisma Kebudayaan SGM

 


2. Who Among Us|Tang Mun Kian 疫后个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osculpture

 

本地艺术家邓文建(Tang Mun Kian)疫情期间创作的雕塑系列《Who Among Us》,是一场关于记忆、身份与生存的沉思之旅。展览中的陶土人像安静伫立,仿佛时光雕刻下的见证者,静默却有力地诉说着世界暂停时,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的内在转变。这些作品并不追求喧嚣的表达,而是在细节中捕捉情绪的余温,引导观者回望过往,倾听内心。《Who Among Us》是一场静默的风暴,邀请我们在片刻的凝视中,重新思考曾经与当下的自己。


日期:至 6 月 8 日(仅限每周五、六、日)
时间:上午 10 点至下午 6 点
地点:O Sculpture,Hin Bus Depot,Georgetown

 


3.《感謝公主》国际首演|穷剧场 × 江之翠剧场

 

荣获台新艺术奖与传艺金曲奖的剧场作品《感謝公主》,由旅台马来西亚导演高俊耀执导,将南管、梨园戏与当代表演交织出跨时空的故事结构。作品以南戏《朱弁》为引,串联宋朝使臣与现代囚犯的生命选择,探讨忠诚与背叛、人性与处境之间的张力。演出以中文与泉州话呈现,并配有英文字幕,是传统与实验、东方与当代的深度融合。本次为《感謝公主》的国际首演,由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与驻马来西亚台北办事处联合呈献。

 

日期:6 月 20 日至 22 日
地点:Pentas 2, The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KLPAC)

购票详情

 


4. NOWHERE KITCHEN KL|槟城特别场

 

结合艺术与烹饪的创意项目 NOWHERE KITCHEN KL 将首次走出吉隆坡,来到槟城老街区,与 Blank Canvas 合作呈现 NK#22 特别场。活动融合即兴戏剧的趣味与马来西亚传统的 “gotong-royong”(互助)精神,邀请参与者携带剩余食材,共同创作并享用创新美味佳肴。槟城本地舞蹈家兼编导 Aida Redza 将作为特别嘉宾加入,共同推动艺术与社区的对话。欢迎带上你的食材,一起体验这场充满互动与创意的表演式晚宴,分享美食与思考,连接彼此。

 

日期:6 月 14 日
时间:下午 6 点至 9 点
地点:Blank Canvas, Georgetown

购票详情

 


5. Malaysian Architecture Week 2025|马来西亚建筑周 2025(MAW 2025)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AW (@malaysian_architecture_weeks)

 

马来西亚建筑周(MAW 2025)是一场为建筑师、设计师、学生与爱好者打造的交流平台,共同思索与探索马来西亚建筑的未来发展。活动横跨数周,内容涵盖深度讲座、互动环节如 Borak-Borak、展览及交流活动,聚焦创新、永续设计与当代建筑语境的变革。

 

日期:至 6 月 22 日
时间:早上 9 点至下午 5 点
地点:Level 4 @ Toffee

购票详情

 


6. “巡手” 全国巡演|手集团 HANDS Percussion Malaysia 马六甲站

 

马来西亚知名打击乐团手集团(HANDS Percussion Malaysia)将在今年重启全国巡演计划,首站选在马六甲,并于 6 月 13 至 14 日带来结合传统与现代打击乐器的精彩演出。睽违七年后再度启程,团队延续其多年来对二十四节令鼓及本土音乐文化的深耕,从声音、节奏到舞台视觉,打造具有当代表达力的敲击艺术。此次演出也希望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世代,在家门口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感受不同族群之间的艺术对话。

 

日期:6 月 13 日至 14 日
地点:Kompleks Jabatan Kebudayaan dan Kesenian Negara (JKKN) Melaka

购票详情

 


7.《Through the Veils of Threefold》

 

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推出 Pameran Hanya Satu ‘Single’ 系列最新展览,由当代艺术家 Daisy Ooi 带来作品《Through the Veils of Threefold》,展期至 8 月 15 日。作品以 Rudolf Steiner 的人智学哲学为基础,通过层叠的半透明色彩和质感,象征人类的思维、情感与行动三者之间的平衡与互动。此展不仅呈现视觉艺术,更提供一个反思自我与社会关系的空间。

 

日期:至 8 月 15 日
时间:早上 9 点至下午 5 点
地点:National Art Gallery @ Balai Seni Negara

 


8. Borders Series: A Journey Between Movement and Serenity|Suzlee Ibrahim 第 50 场个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G13 Gallery, Malaysia (@g13.gallery)

 

由 G13 Gallery 负责呈献的本地艺术家 Suzlee Ibrahim 的第 50 场个展——《Borders Series: A Journey Between Movement and Serenity》。这一重要的艺术里程碑,探索混乱与宁静、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张力。展览作品延续他标志性的大胆笔触与冥想式构图,灵感源自疫情期间与侄女折纸时的反思时刻。《Borders Series》 旨在邀请观者重新思考“边界” —— 不仅是界限,更是联结。

 

日期: 至 6 月 7 日
时间: 每周二至周六,上午 11 点至下午 5 点(周日、周一及公共假期休馆)
地点: G13 Gallery

 


9. Sukma: Megah, Tundok|Khabir Roslan 首场个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Wei-Ling Galleries (@weilinggallery)


由 Wei-Ling Gallery 呈献,马来西亚艺术家 Khabir Roslan 首场个展《Sukma: Megah, Tundok》以 “时间” 为轴,探索腐化、修复与转化的过程。作品以堆肥土、颜料与布料构筑,展现如地貌般层叠的肌理与记忆的痕迹,揉合绘画与雕塑语言,呈现出一种介于物件与姿态之间的存在。六边形图案取自传统 Singgora 瓦片,象征碎裂中的延续,而展览标题中的 “sukma(灵魂)”、“megah(宏伟)” 与 “tundok(谦卑)”,则映照艺术家对创作循环与生命节奏的沉思。

 

日期:5 月 27 日至 6 月 21 日
时间:

  • 周二至周五(早上 10 点至下午 6 点)
  • 周六(早上 10 点至下午 5 点)
  • 周日、一(休馆)

地点:Wei-Ling Gallery
免费预约

 

 

Read More:Iris van Herpen 时装展登陆 Marina Bay Sands,展出 140 件作品!

 

订阅《风华》电子周报

追读精彩的名人专访,掌握最新时尚趋势,观赏名表与珠宝收藏,走在潮流前端!
Subscribe to ICON newsletter to be updated with exclusive interviews with high profile personalities,latest luxury fashion trends, watch and jewellery collections and more.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