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 Chin / 10 October . 2017
F大调第六交响曲,Op.68,又名第六田园交响曲。为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该作品与贝多芬著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创作于同一时期,但内容却大不相同。
贝多芬虽然一生遭遇许多不幸,更为残酷的是热爱音乐的他三十岁后历经耳疾之苦,并最终双耳失聪,成为其音乐创作之路最大的障碍。然而这一切并未令他忧愁度日,他昂然挺立,不屈不挠,其音乐作品即为最好的性情表现,扣人心弦,动人肺腑。贯穿其一生创作期的九首宏伟的交响乐,集其音乐之精华。
贝多芬天生爱好自然,曾花尽大半时间踏遍郊野。他并不是首位以交响乐描述大自然的作曲家,之前的奥地利作曲家Joseph Haydn曾于1802年首演的清唱剧《四季》;然而贝多芬的技巧更高一筹,使得全曲充满了对自然的敏感捕捉和对心境的出色描摹。采用双管制,所需乐队规模较小。表演乐器仅涉及几款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和弦乐器。
第六田园交响曲突破了古典乐派交响曲的四乐章传统,包含五个乐章,分别描述了初到乡郊的轻松心情,小河旁边的情景,乡民们快乐的集会,田间的暴风雨及天晴后牧羊人的感恩之歌等场景。诸多作曲家称第六号交响曲是“情感丰富胜过描绘”。五个乐章四个小时的演奏,欢乐而有弹性的律动,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剧院首演,与《第五交响曲》一同问世,以“重拾乡郊的集体回忆”为题。现已成为交响曲目的核心作品之一。
数字闪烁有时: [5] 经典五号
数字闪烁有时: [7] 七公主